学校官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教学新闻
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教学新闻 -- 正文

DeepSeek赋能本科课程建设工作坊第二期如期举行,AI教学平台应用与知识图谱构建引关注

发布日期:2025-03-15   点击量:

为深入推进AI+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建设,推进实现学校“千百十AI课程体系+智能化生态平台”目标,313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务处在北综合楼321机房举办了《DeepSeek赋能本科课程建设专题工作坊》第二期活动。本期活动聚焦“雨课堂AI教学平台应用”,由学堂在线高级培训师吴文汇主讲,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来自全校各院系30余人参与,共同探讨AI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的创新实践。

1 工作坊第二期如期举行

AI教学平台全流程演示,助力课程智能化建设

吴文汇以“雨课堂AI教学平台应用”为主题,系统讲解了如何通过AI技术优化课程建设与教学管理。他以“AI赋能教学改革”为切入点,系统演示了雨课堂AI教学平台的核心功能与操作流程。通过“建课-知识图谱-授课-数据管理”全链路实操,详细讲解了四大核心模块:一是AI课程建设,通过知识库构建、智能备课助手、24小时智能学伴等工具实现轻量级建课;二是课堂互动创新,展示AI讲伴辅助授课、实时答疑、思维导图生成等功能;三是资源智能管理,现场演示如何基于教学资源一键生成知识图谱;四是数据化教学管理,通过教学运行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学情。

活动中,吴文汇特别展示了“知识图谱一键生成”功能。通过关联教学资源包,平台可自动构建课程知识网络,并支持动态更新与跨章节关联,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性知识框架。现场教师通过手机端与电脑端同步实操,体验了智能备课助手、AI一键出题、课堂实时互动等功能。

创新功能引关注,实操演练促提升

在混合教学场景演示环节,吴文汇利用雨课堂AI平台展示了如何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链路覆盖:课前推送AI生成的预习资料,学生可通过智能学伴实时提问;课中结合AI讲伴开展互动授课,支持弹幕讨论、随机点名、实时答疑;课后自动生成课堂思维导图与学情报告,精准定位学生薄弱点。

智能学伴功能

活动特别设置“AI学伴个性化配置”“基于PPT一键出题”“视频智能插题”等实操环节。教师们现场体验了如何通过平台创建专属AI学伴,设置推荐问题库,并将AI生成的教学案例直接插入PPT用于课堂教学。吴文汇重点强调,通过三层解耦架构,平台可实时对接最新AI技术,教师只需专注教学内容创新。教师们对“AI讲伴”的个性化配置表现出浓厚兴趣。通过设置角色性格、声音风格和学科指令模板,AI可化身严谨的“学术助手”或活泼的“互动伙伴”,为课堂注入新活力。

3 吴文汇讲解三层解耦架构

教师热议:AI赋能教学痛点破解

在问答环节,参训教师围绕AI技术应用展开线上线下深度交流。针对“文献精读与模板匹配”“教材版权解析”“学生权限管理”等问题,吴文汇结合平台功能逐一解答。他演示了如何通过知识库配置提升AI问答精准度,并解答了版权保护与教学资源使用的平衡策略。吴老师强调,AI并非替代教师,而是通过减轻重复性工作,让教师更专注于教学设计与学术引领。现场教师纷纷表示,AI工具的使用大幅提升了备课效率,尤其是知识库构建与学情分析功能,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数据支撑。

4 吴文汇介绍学情分析功能

深化AI战略,构建教育新生态

本次活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打造“AI+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实践。根据学校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目标,2025年将完成全校1000门本科课程的AI赋能升级,并为近期打造10门省部级AI标杆课程进行技术铺垫。未来,学校将持续推进“千百十AI课程体系”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师资培训与校际联动,培育兼具社科理论深度与智能技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教务处杨蓉蓉总结指出:“AI技术正在重塑教育范式。我们期待通过系列工作坊,激发教师创新潜能,共同探索智能时代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新路径。”第三期工作坊将于320日开展实操演练,聚焦“AI课程成果锤炼与教学资源包开发”,助力教师实现从技术应用到成果孵化的跨越。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北综合楼4层   邮编:102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