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共同商讨学校通识核心课程建设思路和改进策略,提高通识课程教学质量,学校在良乡校区召开了《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专题研讨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斌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负责人赵联飞研究员、课程团队成员及教务处相关负责同志参会,会议由教务处处长罗自文教授主持。
为凸显“科教融合”办学特色,推进研究型教学办学模式,奠定“政治可靠、学养深厚、视野广阔、品格健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最高层级研究型人才的基础,学校组织开设了以提升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和跨学科视野为目标的系列通识课程。其中通识核心课程《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由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社会调查与方法研究室主任赵联飞研究员担纲,课程团队由来自社科院社会学所、古代史所、哲学所以及社科大社会与民族学院、政府管理学院、文学院的14名教师组成。其中在职称方面,高级职称7名,中级职称7名;在学缘结构上,北京大学5人、清华大学3人、人民大学2人、美国大学2人、本校2人。
会议介绍了在2022年本科培养方案修订中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路,即“德才兼备,通专结合”。会议指出,要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基于科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培养哲学社会科学最高层级研究型人才,必须以本为本,本科教育要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基础,要在本硕博一体化贯通性培养中进行。具体到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上,则要突出对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和素质能力的综合培养,形成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互相融合的结构。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实现思维转向,初步确立学术思维,是通向研究型教学的基础。作为基于科教融合推行研究型教学的示范性课程,课程团队将勇于开始、敢于挑战,精心设计好课程大纲、全心呈现好每一讲、悉心引导好每一位学生,并通过教学观摩、研讨、听取意见与总结提升等,把好课程质量关。
在讨论环节,与会领导与老师围绕课程内容定位、课堂对话与探究、案例教学、编班排课、学习辅导、学科交叉融合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场气氛热烈,观点碰撞、智慧交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张斌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走得更远。这门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转变,学会研究型学习,最终的目标是使我们的学生具备理解和解决或者部分解决复杂问题的科学思维。”
下一步,学校将以《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建设为我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以点带面切实鼓励各位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全面推进研究型教学办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