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号:2042020005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导论
课 时:32学时
学 分:2学分
主讲教师:
翟剑锋:计算机教研部 副教授
蒋欣兰:计算机教研部 副教授
盖 赟:计算机教研部 副教授
朱 俭:计算机教研部 副教授
张 戈:计算机教研部 讲师
吴 蓓:计算机教研部 讲师
徐卫克:计算机教研部 讲师
课程描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人工智能发展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提高大学生人工智能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深化高校专业课程改革提高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能力的意见》文件要求,结合学校特色优势和2024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人工智能的通识选修课设置,学校统一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课程设置为32学时,在第1学期开课,从2024级起,所有学生均须修读该课程。课程内容注重“理工贯通、文理兼容”,同时结合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采用模块化设计,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设《人工智能导论》。
(一)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
《人工智能导论》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模块:通识基础、算法原理、前沿拓展和实践实训。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组织形式见表1。
表1 《人工智能导论》学时分配和教学组织形式
课程内容模块 |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学时 |
教学组织形式 |
课程组织形式 |
模块一:通识基础 |
10 |
线上+线下结合:教师指导下利用“市级人工智能通识课”优质资源开展线上学习。 |
学生借助MOOC开展线上学习,教师双周开课,对线上内容进行扩展、串讲、答疑及讨论 |
模块二:算法原理 |
4 |
线上+线下结合:教师指导下利用“市级人工智能通识课”优质资源开展线上学习。 |
学生借助MOOC开展线上学习,教师双周开课,对线上内容进行扩展、串讲、答疑及讨论 |
模块三:前沿拓展 |
10 |
线上+线下结合:教师指导下利用“市级人工智能通识课”优质资源开展线上学习。 |
学生借助MOOC开展线上学习,教师双周开课,对线上内容进行扩展、串讲、答疑及讨论 |
模块四:实践实训 |
8 |
线下教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以课堂实验、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和学科竞赛等形式完成实践实训。 |
线下对学生实验、课程设计进行指导。 |
合计 |
32 |
|
|
模块一:通识基础,为面向大一新生的人工智能通识素养内容,目的是建立人工智能的正确认知,了解新一代人工智能的体系与框架,建立学习兴趣。
模块二:算法原理,侧重新一代人工智能工程化体系认知的建立,侧重理工贯通、问题驱动,结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归因,以人本思维着力塑造低年级学生的人工智能正确认知,贯通计算思维、数据思维、迭代思维、开源思维等,理解人机共生的协创未来。
模块三:前沿拓展,包含大量“人工智能+X”典型应用案例,如“AI+机器人”、“AI+教育”等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领域的融合与应用。主要从以下主题中选择:AI+教育、AI+资源环境、AI+ 金融服务、AI+管理工程、AI+工商管理、AI+文旅、AI+机器人、AI+政务、AI+安全、AI+科学。
模块四:实践实训,结合学校人工智能特色优势资源,并充分利用北京市教委统筹提供的“市级人工智能通识课”优质资源,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课程教学。
(二)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人工智能导论》采用分模块考核方式,侧重过程考核,全过程数据驱动的学习评价。课程采用百分制计分方式。模块一、二,依托课程平台实施考核。模块三,根据线下教学和学生线上学习情况,结合学生撰写的学习报告进行考核。模块四,根据学生完成的课堂实验、现场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学科竞赛等实践实训情况进行考核。具体考核方式和考核占比如下表所示。
课程内容模块 |
考核成绩占比 |
考核方式 |
模块一: 通识基础 |
30% |
“市级人工智能通识课”平台线上考核。 |
模块二: 算法原理 |
10% |
“市级人工智能通识课”平台线上考核。 |
模块三: 前沿拓展 |
35% |
根据学生撰写的学习报告进行考核。 |
模块四: 实践实训 |
25% |
根据学生完成的实践实训情况进行考核。 |
2024级秋季学期《人工智能导论》上课安排
2024级秋季学期《人工智能导论》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模式,学生单周在线上MOOC平台自学,双周分班线下学习及讨论。首次课(2024年9月14日早上8:00-9:35,行政楼140)由北京邮电大学原副校长郭军教授开讲,主题为“认识人工智能”。
本学期排课具体安排如下: